發布時間:2024-10-31
澆鑄成型一般不施加壓力,對設備和模具的強度要求不高,對制品尺寸限制較小,制品中內應力也低。因此,生產投資較少,可制得性能優良的大型制件,但生產周期較長,成型后須進行機械加工。在傳統澆鑄基礎上,派生出灌注、嵌鑄、壓力澆鑄、旋轉澆鑄和離心澆鑄等方法。
①灌注。此法與澆鑄的區別在于:澆鑄完畢制品即由模具中脫出;而灌注時模具卻是制品本身的組成部分。
②嵌鑄。將各種非塑料零件置于模具型腔內,與注入的液態物料固化在一起,使之包封于其中。
③壓力澆鑄。在澆鑄時對物料施加一定壓力,有利于把粘稠物料注入模具中,并縮短充模時間,主要用于環氧樹脂澆鑄。
④旋轉澆鑄。把物料注入模內后,模具以較低速度繞單軸或多軸旋轉,物料借重力分布于模腔內壁,通過加熱、固化而定型。用以制造球形、管狀等空心制品。
⑤離心澆鑄。將定量的液態物料注入繞單軸高速旋轉、并可加熱的模具中,利用離心力將物料分布到模腔內壁上澆鑄,澆鑄的工藝經物理或化學作用而固化為管狀或空心筒狀的制品(見圖[離心澆鑄])。單體澆鑄尼龍制件也可用離心澆鑄法成型。
推薦您閱讀這篇文章:
澆鑄是塑料加工的一種方法。早期的澆鑄是在常壓下將液態單體或預聚物(見聚合物)注入模具內,經聚合而固化成型,變成與模具內腔形狀相同的制品。20世紀初,酚醛樹脂最早用澆鑄法成型。
30年代中期,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預聚物澆鑄成有機玻璃(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)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開發了不飽和聚酯澆鑄制品,其后又有環氧樹脂澆鑄制品,60年代出現了尼龍單體澆澆鑄鑄(見聚酰胺)。隨著成型技術的發展,傳統的澆鑄概念有所改變,聚合物溶液、分散體(指聚氯乙烯糊)和熔體也可用于澆鑄成型。用擠出機擠出熔融平膜,流延在冷卻轉鼓上定型,制得聚丙烯薄膜,被稱為擠出-澆鑄法。